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业计划书 > 创业故事 > 返乡创业路漫漫 努力+帮扶 方能闯出一片天

返乡创业路漫漫 努力+帮扶 方能闯出一片天

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2016-07-14  浏览:

  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的杨昌林,27岁;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王板桥村的任芮奇,17岁;两位素未谋面的农村青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却都在这一年,彻底发生了转变。返乡创业路漫漫 努力+帮扶 方能闯出一片天


  这一年,结束外出打工生活的杨昌林,带着打工积攒下来的十来万元,返回海拔2600多米的大窝村,搞起了高山中药材种植;任芮奇,也不再外出打工,与此前卖烧烤、摆地摊、当保安、搞推销的日子彻底诀别,回到家乡王板桥村养起了黄鳝、泥鳅,同样开始了自主创业。


  如今,杨昌林,36岁,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辐射带动山区农户增收致富达1.6万户;任芮奇,26岁,他从当年的一口网箱泥鳅发展到如今的200多亩种植基地,还成立了四川新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年利润达300万元。


  农村青年创业难不难?两人都肯定地说:“难!充满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涉及到政策的制度层面,也有传统的社会偏见,还有农村的落后基建,甚至是不可控的气候,这些都使得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难。那么,他们为什么返乡?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他们投身到父辈们认为“越种越穷”事业来?而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收获了今日的成绩?


  杨昌林和他的“高山中药材王国”


  与杨昌林见面,他衣着光鲜、裤线笔直,头发打理得油光铮亮,俨然一副成熟商人的模样。可私下一说话,他又“原形毕露”。“未来5年,我要成为整个川东地区药材品牌的领军人物,公司要上市!”7月5日,杨昌林说得掷地有声,他给人一种“号召感”。


  说他有“号召感”,并不是开玩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为了致富,当年可以独自从大窝村走下山,进城打工;为了挣钱,他可以“麻起胆子”怀揣500元闯成都,不成功则成仁;为了做大产业,他可以“乔装打扮”混进“川渝陕中药材洽谈会”,愣是说服了成都、重庆、西安的客商,签下订单……他那种敢想敢干,以及主动挑担子为老百姓谋出路的闯劲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起杨昌林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当年他“睡荒山、吃积水”的事儿。


  出生于山区贫困村的杨昌林,对于贫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没出去打工前,觉得无所谓;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为了脱贫致富,他花光自己打工辛苦挣来的钱,承包下当年已经荒废了的2000亩村办药材基地,此后的两年时间,更是长期孤身一人生活在 “深山老林”里,当地村民都喊他“哈儿”。


  “我并不记恨谁,现在想起来也只是觉得农村的老一辈,思想观念太过保守,甚至是顽固不化。那么好的土地,这么好的药材品质,外面想买都买不到,他们却觉得‘净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挖出来都费神’。”杨昌林无奈地笑着说。


  面对农村落后保守的思想,以及传统的社会偏见,杨昌林选择了隐忍,用实际行动回击他们的不理解。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他的可控范围。


  2010年,重新培育以及新近挖掘出来的药材成熟了,需要从山上运输到县城,再销往外地。可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货车开不上来,村民又不愿意挑担子下山,找村组干部协调得到的答复是 “没办法”……“种出来卖不出去”让杨昌林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只得用“借钱+自掏腰包”的形式,修通了9.8公里通村公路。


  杨昌林笑着说:“当时差点儿就成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玩笑归玩笑,可他对此事至今难忘,“通村公路应该属于农村的基建配套项目,为什么当时就‘没办法’呢。”


  自费改善农村落后的基建配套,让杨昌林回想起来依旧苦笑连连。“缺资金、缺基建、缺理解,返乡创业几乎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就是我们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坚持。”杨昌林用“苦尽甘来”形容自己的创业故事。


  任芮奇和他的“生态泥鳅”


  90后的任芮奇,虽然年龄比起杨昌林小了不少,但他的创业经历却依旧充满艰辛坎坷。杨昌林在自己办公室看文件。


  “如果你一亩地一年想挣2万元,就必须精养。我们养殖的泥鳅黄鳝都是用网箱、稻田改造精养,我们过几天有个免费的泥鳅养殖培训,你可以来听一下……”与任芮奇初次采访,开始于他在返回自家养殖基地的途中,一直不停地在接听来自全国各地咨询加盟热线的任芮奇,脸上很是疲劳。


  从最初的200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到现如今坐拥百万资产;从最初的一口网箱发展到200亩养殖基地……用任芮奇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 “年轻人总要有点儿梦想,敢闯敢拼才叫年轻人”。


  时间回到2004年,那时的任芮奇还是个刚刚从内江农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事做的他跟着母亲到攀枝花卖烧烤,一年后,因生活不习惯,他又回到内江,开始摆地摊卖包包……日子平静地一天天过着,可任芮奇的内心却越发不甘心:“我学农的去卖烧烤、摆地摊?”


  创业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内心扎根发芽,于是他选择了返乡创业。


  然而,这一回家,等于彻底断了生计。在外人看来,天天在家呆着,不是上网就是看书的任芮奇,就是个“啃老族”。对于他人的不理解,他并未多言。因为他知道,自己上网、看书,都是在搜集资料,“我要创业养泥鳅”的想法在他心里越发清晰。然而,没有创业资金,不懂饲养技术,对于创业者任芮奇来说可谓是“一穷二白”。尤其是起步资金,任芮奇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当初那2000元起步资金,还是从外公那里借来的。”


  随后,任芮奇开始前往湖南学习泥鳅、黄鳝饲养技术,一呆就是三个月。“人生地不熟,每天就是饲养场、水池、宿舍,那份孤独感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明白。”任芮奇若有所思地说。


  2007年,有了一定技术和起步资金的任芮奇开始真正返乡创业,但由于资金有限,最初只做了一个网箱的黄鳝和泥鳅,并获得成功。内心膨胀的任芮奇觉得“可以了,扩大规模”。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


  2008年,尝到甜头的任芮奇开始四处筹资,扩大规模至30多口水池,结果技术有限的他,盲目扩张,彻底崩盘,“真的差点儿赔得血本无归。”回想起当年的一时冲动,任芮奇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技术不够,又没有门路学习,那就自学!资金不足,找不到合适渠道融资,那就借钱!备受打击的任芮奇咬牙坚持,一心钻研养殖技术,没日没夜地呆在养殖场里照顾黄鳝、泥鳅。愣是靠自己的一股子韧劲,“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农村青年返乡创业该如何打破瓶颈?


  杨昌林和任芮奇,两人虽然素未谋面且年龄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返乡创业。同时,两人都曾受缺资金、缺技术、缺配套等因素影响,创业项目都差点儿夭折。那么,青年创业总体情况到底如何?四川省有没有什么扶持政策呢?


  国家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6月26日在成都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综合四川、湖南等全国7省20市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创业程度方面,青年创业大多处在初创期,10人以下规模的占比80.7%;在创业者身份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人群创业偏多;在创业项目方面,青年农民更多偏向于种养殖业,同行竞争激烈;在创业技术方面,青年创业主要缺少营销和专业技术人才。“仅37.4%的创业者具有核心技术。”郑东亮说。


  同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64.2%的人认为 “缺乏足够资金”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困难。这也就是说,返乡创业已由最初的“找不准方向”、“缺乏相关技术”等发生了转变,“缺资金”成为困扰返乡创业者的最大障碍。


  内江市中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兰玉芳说,为了最大限度帮助返乡创业者,从2015年以来,内江市市中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主要用于创业补贴、创业风险补偿、支持产业发展,以及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项目。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返乡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兰玉芳介绍说,比如创业者最关心的创业资金,贴息贷款、创业补贴等资金方面业务的初审都会放在服务平台上,创业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办理。“同时,平台上还有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交流区,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真实的、可行的创业指导、技术扶持”。


  与此类似,还有我省的德阳市中江县,设立德阳首个针对返乡农民工的 “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立100万元种子资金,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支持;免费宽带网络、入园企业前两年免房租……为创业者备下了 “九重大礼包”;自贡市富顺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返乡创业人员……


  事实上,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升温,2015年开始,我省各地针对返乡创业人员的 “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等扶持政策陆续上马,返乡创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农村青年的创业积极性也逐年提高,甚至于丝毫不差于城市青年,用省农劳办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讲就是,“只要你愿意干,我们就有政策帮。”


  “农村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每个青年努力一点儿、政策帮扶一点儿,加起来就是一片新天地。同时,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更加值得期待。”该负责人说。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