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反思录:合伙人还是合伙人 没了这两点团队走不远
商业计划书网 2016-06-02 浏览:
猎云在精选国内优质创业项目同时,也期望能为创业者带来有意义的创业经验分享。为此,我们特地开设了“反思录”系列报道专栏,为读者带来有过创业失败经验的创始人的视角。
李江如今是华友汇孵化器创始人、红帽法律联合创始人。华为高管出身的他,有过多次创业经验,军工项目、手机广告App、校园O2O等他都有涉猎,他项目的反思都与合伙人有着重要的关系。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江的创业世界,来倾听他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失败:合伙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2004年进入华为,从一开始负责数据通讯产品线亚太区的销售到整个华为3com公司国际渠道部的全面工作,作为国际渠道部的几位元老之一,05年被授予年度金牌员工奖,这是面前这位显得有些儒雅的在蓉连续创业者在创业前的履历。
已经离开华为八年的李江至今也和华为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不仅仅是因为多年的华为工作经验让他的视野更为开阔、专业技能更为提升,更是因为他的多次创业都与华为的朋友相关。
第一次创业就是如此。
2009年,李江与两个华为同事商量共同进行创业,当时的创业项目在上海,与军工相关。
当时三人互相欣赏彼此的能力,并且都有出来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在确定项目后,大家约定:李江率先辞职出来负责项目全面发展,而两个合伙的伙伴则是先在华为工作,等几个月以后,年终奖发放结束就出来工作。
然而刚开始项目发展并不容易,两位合伙人看到李江一人奔波得艰难,他们觉得这个项目的推进着实有些困难,离职创业或许有风险,于是推迟了离职的时间,继续观望。
这件事情,使得合伙人之间产生了问题,大家的信任感几乎不存在,感情上也出现了罅隙。后继,项目在李江一人的推进下显示出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关键客户和关键项目都有突破,销售额也开始稳定。
两位合伙人大觉此时应该介入,否则有好事落空的感觉,迫切想要离职加入这个项目。但是由于之前长时间未参与项目运作,项目实际是由李江一人主导,出于能够控制公司的目的,此时两位合伙人希望再引进一人主持市场营销工作,让李江作为副手,试图平衡公司权力结构。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位创始人不再信任彼此,一个创业的团队开始公司内斗,李江便决定离开团队。该项目后继依旧陷入公司合伙人内斗,一个好的项目也未有好的结果。
虽说最后的李江走得果断,但是面对这个依靠大市场并且有着优秀技术的项目,李江不是没有不舍,“他们不愿意出来的时候,我就在苦苦纠缠,觉得这个项目太不错了,放弃了太可惜,可是那又怎么样呢ς天底下不缺好机会,缺的是实现好机会的人。天时地利人和,人最重要。项目就算再好,合作的伙伴不合适,这个项目也是不属于你的。”
而在这之后,李江与谈得来华为朋友们共同做了一个小的投资公司,用李江的话来说“投了两个项目,一个没死也没赚钱,另一个发展得倒是很不错。”
据了解,当时这个获得其种子轮投资的“发展不错”的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估值已经上亿。
第二次失败:合伙人的应当是价值观一致的、并且能够相互容忍的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回到四川的李江,又被一个认识十年的好友找到,“我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你想不想做。”
这个项目在重庆,早期是打造一款手机上的名片,用户可以面对面建群,并且通过这个App免费拨打电话。后来,李江把它转型为手机上的广告。这是最早的一批手机广告产品,类似于现在的积分墙。商家投递广告,用户看完之后能够获得折扣、积分。
而在团队上,李江是CEO,先是负责产品,后来也负责市场和运营工作。合伙人则是董事长,也是大股东,负责对外招商。
“我刚进入这个项目的时候,项目很困难,产品不稳定,每个月代理商都过来退款,公司可以说是在危急时刻。我接手研发以后,产品稳定,代理商开始有信心了。后来转型做手机广告,我们是这个领域当时唯一的一家移动手机广告公司,这个合伙人特别擅长讲故事,后来通过发展代理商,每月有几百万的代理费收入,公司度过了当时的生死线,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两人在接下来的公司发展上却产生了分歧,“他发现只要依靠拿代理费,公司就发展的不错,即使是做金融或者其他的事情,都能养活公司,但是对于项目本身的发展思考得比较少,对于市场的问题以及代理商的问题可以说是视而不见,闻之则怒。”
而作为CEO,李江思考的是,如何去获取用户ς产品生态如何达成一个有效的闭环ς作为积分墙产品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广告质量不好又该如何解决ς市场如何做大ς
在公司大方向的问题上有了分歧,并且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价值观不一样的情况下,李江辞去CEO职位。
李江又一次对挑选合伙人这件事情深有感触,“价值观对于创业合伙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作为一个传统企业因素更多的创始人,他做的是一个赚钱的生意,想的是如何拿代理费。但是我更希望能够做成一个大的事业,如何得到市场的认可、客户的认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但是怎么算志同道合呢ς那就是,基本上同一件事情,大家的判断几乎是一致的。”
除此以外,创始团队之间需要能够互相容忍,“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都和大家不能包容有关。创始团队需要能力互补、价值趋同,这样,在你擅长的领域我完全信任你,在我擅长的领域你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合作才是良性的,大家的关系才是良性的,而创始人更需要有听取身边不同声音的气度,不能太过于自信。”
虽然这个公司现在重庆小有名气,有北京来的副部级领导调研以及当地市政府领导重视,但李江依旧没有修改他几年以前的看法“没有重视市场,不关注客户,不会有大的发展”。
创业的过程之中,李江同时负责成都华友会的工作。他在华友会中接触了许多了华为人创业项目,发现他们犯的许多错误都是可以规避的、常识性的,所以,他与华友会的核心骨干们开始着手做华友汇孵化器,主要服务于前华为人和他们的朋友,为孵化器内的项目提供全程深度孵化辅导。
同时,他还加入了红帽法律创始团队,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及市场工作。红帽法律已于去年完成了1000万天使轮融资, 目前也开始布局全国市场,发展势头不错。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