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创业史:当年一千元闯香港
商业计划书网 2016-01-15 浏览:
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对李兆基而言,他坚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说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香港富豪李兆基眼光敏锐,他很早就认为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全力以赴进军地产业,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今年初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李兆基名列第37位,估计财产有110亿美元,约为858亿港元。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30年代的广东顺德,虽是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但工业生产还相当落后。李兆基的父亲尽管精于生意,那时他也只不过在当地开个“铺头”而已。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幼对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在顺德的私垫上学,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已在广州开了一家银庄,他便到银庄学做生意了,父亲是老板,儿子拣点清闲活干干就行了。可李兆基偏不,他从底层干起,干些打杂的活。
带着一千元到香港闯天下
起初,他被银庄的钞票迷住了。看着各种各样,大捆小捆的钞票出出进进。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赚上几捆钞票呢ς渐渐地,他业务上也入行了,兜里也装进了一些钞票。可不知为什么吃饭没有钞票不行,但这些钞票今天可以买到一斤米,过两天就连一两米也买不到了。就在他开始懂得怎样赚钞票的时候,他又似乎觉得光赚钞票没用。他开始厌恶钞票了,为什么ς他说不清楚,可他又离不开钞票。
1948年,银庄开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随父亲来到香港。又是一个新天地。靠什么生活呢ς有人说他来香港时,腰间只装了1000元,也有说他带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为了生活只得设法赚钱。银庄的经历使他最熟悉兑换业务,于是,他便到文咸东街泗利金号等几间金铺“挂单”,开始买卖外汇和黄金(资讯,行情)。当时澳门有黄金专营权利,李兆基便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展拳脚,终于掘得了第一桶金。
“三剑侠”借势合作进军地产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师结义”,他们是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他们同另外5位股东,组成“永业企业公司”,首先买入沙田酒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到了1963年,“三剑侠”索性“甩掉”其他股东,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冯景禧的新禧公司,“鸿”字是取自郭得胜的鸿昌合记,“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初期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职员,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投资10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过是中等的商人。
“三剑侠”经过5年的合作,积累了地产经验,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别人开发地产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楼宇,这正适应了工商业的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组建家庭的特点,因此,新鸿基的地产事业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三剑分家,李兆基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溃,地产也陷入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将赚来的钱抛出,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进行收购。实物总比钞票令他更放心。
创建恒基兆业独自展翅
1975年,李兆基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王国——恒基兆业有限公司。开办之初,还是一家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本15亿港元,李兆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恒基兆业公司一成立,李兆基即以物业换取永泰建业公司1900万新股方式,掌握了永泰42.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而入住永泰董事局,使永泰迅速脱胎换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跃至9亿港元,扩大了20多倍,成为了一只中型地产股,拥有26个地盘,总楼面积260多万平方英尺。从物色、收购、发展到时机掌握永泰的过程,体现了李兆基独到的眼光、才智和魄力。
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产高潮的大好时机,一举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上市集得资金10亿港元,充实了资金实力,从而在紧接而来的股市、地产低潮中平稳地度过了不景气一关。
1988年,恒基兆业集团再次改组,恒基地产收购了永泰建业。并将永泰建业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在此之前,永泰曾购入28%香港小轮股权和26%中华煤气股权,此次改组同时又宣布发行约12亿新股,实力更显雄厚。
按1988年底市值计算,已有36亿港元之多的市价,堪称大型上市公司,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15年前永泰市值只有4千万港元,而今的恒基发展,市值竟达40多亿港元。
链接:李兆基的生意经和财富观
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短短几十年时间,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永恒基业。他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吃吃喝喝的应酬之上。他处世心细,精于计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对李兆基而言,他坚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说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李兆基的成功,当然希望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儿子有自己一套,他说:“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放纵自己,轻佻浮躁,早晚会闯祸;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赚够钱才有能力捐献
李嘉诚曾经表示,至少会把1/3财产捐给旗下的慈善基金。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另一超级富豪、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十二日被问到同一个问题时说,会考虑将部分财产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但所捐财产占身家的比例则未有认真考虑。李兆基强调,捐款时机好重要,由于各种业务仍在发展,要多点筹码,就像打仗要多留一点子弹,这样收获才会更多,将来就可捐赠更多。李兆基指出,当业务及事业正处于发展期时,需要有多一些“筹码”,正如打仗一样,子弹要够多,这样收获才会多一些,当收获达到相当水平时,便有能力做出更多的捐赠。“等自己赚够先算啦,哈哈哈!”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