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业计划书 > 创业故事 > 美团干嘉伟:从阿里到美团 缔造一支地推铁血军团

美团干嘉伟:从阿里到美团 缔造一支地推铁血军团

商业计划书网  2015-12-15  浏览:

  关于阿干


  干嘉伟,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现任美团COO,在美团人称阿干。其于1999年末加入阿里巴巴,第67号员工,销售出身,常年战斗在销售前线,是阿里B2B中供铁军的代表者。于2011年加入美团,带领美团地推军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逐步成为互联网新创独角兽企业。


  关于找人才:遵循大数法则,画“美人图”


  对于人才招聘,往往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于阿干而言,从一线销售员到今天的运营高管,对销售线的有着深刻认识同时也拥有着慧眼识珠的伯乐本领。在初创公司招人时,往往不知道需要招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适合企业的业务性质。阿干认为企业找合适的人才实际上就是遵循大数法则,画“美人图”。


  什么是画“美人图”和大数法则呢ς阿干提到,一个公司建立之初,肯定会招进一大批人,这些人当中谁的能力强、态度端正无法直接判断,这时候要相信这是一个概率事件,而这个概率就是大数法则。什么是大树法则呢ς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近必然的规律。初创企业在招到的一大帮人中,会出现一部分表现优秀者,至少有一个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员工。“三人行必有我师”,随着团队人员的变动与调整,管理者可以发现,表现优秀的员工都有着能力不错、工作态度端正等一些共性,作为管理者就需要从中找出那些共性规律。企业管理者在找这个规律的同时,就是一个画“美人图”的过程。分析现有团队中优秀者具备的特质,在之后的招人和培训过程中,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判断。


  关于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区别:快速反应,赢家通吃


  一般提到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区别,大家都可能会想到互联网作为新的生产力,区别就在于“网”,阿干却不这么认为。阿干提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网”只是连接的一类方式,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连接方式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和升级。随着连接方式的变化,用户的参与方式也会不同,行业间的竞争也会不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在一个地方可以深耕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慢慢发展。但对于互联网企业,三五年之内行业可能就会遭遇洗牌,赢家通吃,马太效应也会明显。互联网是一种高效的连接方式,传统企业可能在某个地方偏安一隅、独步一方,而互联网企业容不得慢,必须要快速反应,把握住市场的洗牌周期,在变革来临之前就需要未雨绸缪。


  关于互联网公司创业:高配置,对标业内最高标准


  在说到互联网创业时,阿干谈到了美团和大众点评。他说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一开始运营时就要对标行业内的最高水平。美团刚刚起步之时,市场上的团购公司不胜枚举,为了使美团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美团将目光和格局对标至当时已经风生水起的大众点评,后期经过千团大战,美团不仅仅活了下来,并且能够和大众点评平分秋色。所以说选择对手很重要,对于互联网带动下创业形势,需要迅速反应,只有跟上行业NO.1的节奏,才有可能摆脱赢家通吃的噩梦。


  对标,有很多维度。在谈到具体的对标层面时,阿干提到不单单是业务层面、执行层面的对标,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上也要对标行业内的最高标准。他举了美团CEO王兴的例子:当年美团系的一伙人都是清华系的技术性高材生,做产品不懂什么地推直销、线下推广,但是王兴认识到团购O2O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线下的供给,当时互联网公司直销能力强的团队当属阿里B2B,王兴根据这一方法论,对标到行业内的牛人,跑到杭州找了阿干6次。


  阿干认为互联网企业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件事是:花主要的时间,第一优先级去对标,把最好的人、最牛的人找进来。这也成了美团如今招人的一种逻辑模式,找牛人,要去行业内最牛的企业里,找团队的Leader。互联网经济竞争的烈度和速度,还有洗牌的周期,决定着创业公司的发展,小步快跑,不能有一点怠慢。


  关于地推:地推是直销的子集


  O2O的兴起,催生了地推概念的火热。谈起地推,我们可能会想到中关村、望京那些可以被称为景观的扫码一条街,以及写字楼下的扫码摊位和宣传单。但阿干觉得地推这个词“怪怪的”,用“直销”描述这类销售方式可能更为贴切,直销的外延性更大,地推只能算是直销的一个子集。


  他提到两点:(1)直销是一种F2F(面对面)式的销售方式,销售员可以与客户面对面交流;(2)销售与客户的交互过程,往往是在客户所在的工作场景。


  关于企业管理:员工培训,制度设计与捍卫


  在分享会上,关于企业管理阿干一直在强调两点:一是员工培训,二是企业制度设计与捍卫。同时,这两件事也是他在美团四年间做的最多和主要做的两件事。在阿干谈及美团的员工培训时,很感慨的提到去年三个季度时间里,光是内部培训他就讲了99节课,每节培训课时间不低于两个小时。前面提到过招人就是画“美人图”,而招到人后,如何激发员工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直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无法直接通过观察监视员工每天的工作情况。阿干谈及在美团点评合并后,全国的地推人员数量达到一万五千人左右,遍布全国上千城市,显然传统的考察制度是不可行的。


  那么如何确保团队的战斗力和高投入投入产出比呢ς阿干提到的做法是,将团队的每一个人培养成像自己一样的卖力、负责任、有使命感,能谈客户、能解决问题。其中培训承担了塑造团队战斗力的任务,通过培训分享技能,传授技能,更多的是解决团队存在的问题。问题可能会是某个人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大或小,不解决就会影响其在工作中的效率等等。


  一般企业更多是采用打压、罚钱的方法,以此保证员工的业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长期下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挫,效率低下,带着恐惧与怨恨工作,最后只能与企业失之交臂,不愉快的离开。严厉的手段对于那些触碰公司高压线或者底线的员工可能有效,而对绝大多数员工来说绝不能以罚代管。好的管理制度架构显得极其重要,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阿干觉得,要把员工的培训,当成是一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关心,让员工觉得企业对自己的管理是培养与塑造。试图让员工理解KPI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开始员工可能会觉得这是心灵鸡汤,是忽悠,但只要一直强调,并且以此为理念,贯彻落实下去,或许就会是很多企业一直在强调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理念。


  可能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指导,从2011年到2015年的四年时间,无论是美团员工的战斗力还是执行力,都处在一个高速成长期,超越了同行业很多企业,这也是美团员工备受其他互联网公司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其他企业仍然很受欢迎。


  关于借假修真:假的考核手段,真的培养目的


  前面提到,阿干认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设计,其中对于培养的机制其实就是借假修真的一个过程。借假修真是佛学中的一个概念,阿干认为企业设计KPI、PK等等考核方式,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假的表象,企业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培养人才,这是真的目的。通过假的表象手段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执行力,传递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三心二禁”: 省心、放心、开心,禁随意吐槽、禁过度许诺


  阿干提到当初他在阿里做区域经理的时候,提倡要打造员工的“三心”理念:就是省心、放心、开心。上级布置工作,不用说第二遍,这叫省心;主动汇报工作进展,就是放心;主动分享、帮助同事,就是开心。“二禁”是指,严禁在下属和同僚面前吐槽公司和上级;严禁过度承诺。吐槽或者抱怨上司、同事,会造成公司管理上的不稳定,说明公司的重点已经有所偏移,是不好的苗头。管理层不能通过许诺的方式激励员工,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过度许诺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身份不负责、是对员工或者下属不负责,如果许诺无法兑现,就会背上不守信之名。


  这就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关于人才管理:断事与用人,集体利益当先


  对于人才的管理,企业更多的要充当土壤的角色,去培育出需要的人才。好的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机制是土壤,在其中的种子就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可能。在阿干看来,总监以上级别的管理层必须具备两类素质:一者是断事,再者是用人。他举例提到,一家企业的主管如果整天忙的不可开交、满头大汗,那说明企业管理是存在问题的。没有培养出可以独当一面的下属,在人才储备上是缺失的。


  一个团结、富有激情的团队,除了具备领导力的leader,还应该要有以集体利益当先的精神。个人利益要为集体利益让步,做事之前要优先考虑集体利益。阿干提到,在他的眼里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只要是影响集体利益的,一定是不能忍受的。对于一个不合适的、态度和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管理人员来说,给他机会,就是没有给他的团队机会。


  在谈到点评和美团合并后的运营同步性,他提到的还是集体利益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相协调,对伙伴坦诚、简单、主动。


  关于企业决策判断:不怕决策错误,就怕执行有问题


  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决策失误。在阿干看来,决策判断错误是做管理必然会经历的一个事情,不存在不犯错误的管理人员,而这不重要。对企业而言,最可怕的是到最后,分不清自己的失败是决策失误造成还是执行不下去而导致的。


  整个团队如果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一起做的决策,那这个集体就要对决策的结果负责,就要有失败的打算,有承担后果的勇气。若真的是决策有错,大不了选择重新再来。要是牵扯到因为执行层面出现问题导致项目失败,那说明企业在管理上不合格。


  后记:


  在阿干的分享当中,他讲到的更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和运营,从阿里到美团,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支强悍地推军的诞生与壮大。可以看出,不同的管理理念,可以缔造出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塑造出不一样的人才。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