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乔琬珊西藏创业
商业计划书网 2015-12-07 浏览:
“牵着牦牛”出哈佛
乔琬珊出生在美国,7岁回到台湾,2004年金融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MPA。这是个与扶贫有关的专业,倡导以商业模式赚取利润的同时造福社会,扶助弱小社群。接触这个专业后,乔琬珊对创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2006年1月,乔琬珊和同学赴云南偏远地区做“如何用更持久的方式挑战贫困”课题考察,在这里,乔琬珊第一次认识了牦牛以及牦牛价值的极不充分利用。牦牛是当地藏民仅有的资产,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上好的牦牛奶常常还没到集市就已变质坏掉,只能白白地倒掉,而且当地奶类市场欠缺,牦牛奶根本无法给当地藏民带来太多收入。
看到牦牛给藏民们带来的一天收入不足10元,乔琬珊陷入了沉思。海外市场对天然、有机、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全球九成的牦牛皆在青藏高原的天然环境下生长,用它们的奶做出的奶酪如果口味被接受,肯定有吸引力!有了这个想法后,乔琬珊又接着走访了青海、西藏等地,全面了解牦牛的价值使用现状,两个月后,怀揣着满腹的牦牛讯息,乔琬珊回到了美国。
乔琬珊返回哈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收集整理所有关于牦牛的资料。为了确定牦牛的创业可行性,在专程请教纽约的多位农牧业教授后,乔琬珊又自费考察了美国和法国有名的奶酪制造企业,仔细了解了奶酪的整个制作过程。与此同时,对于牦牛绒的加工方式,乔琬珊也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想法:“牦牛绒很软,保暖性也好,完全可以与羊毛媲美。”
在仔细考察与认真调研基础上,2006年6月,乔琬珊写出了关于牦牛的商业计划书:“利用牦牛身上的资源打开奶制品市场,同时推进牦牛绒市场,以此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带动青藏高原的发展。”详尽的数据、可操作的运营模式、将创业与扶贫完美的结合,让这个完善的计划书为乔琬珊赢得了2006年哈佛大学5万美元的商业计划奖,乔琬珊拿着这笔创业基金,“牵着牦牛”从哈佛毕业了。
试水的香格里拉牦牛奶酪
乔琬珊对牦牛创业的最初印记,是牦牛奶酪,所以,她很自然地将创业的试水之行放在了牦牛奶酪上。在考察时,他们发现了香格里拉的浪都村有一家生产牦牛奶酪的工厂,这个工厂起初由一个香港人运营,后来因为产品销路不畅而转让给当地藏民,但工厂一年只开工3个月,奶酪加工过程不够卫生,口味也比较重,市场上鲜有人问津。2006年9月,乔琬珊拿着获得的5万美元创业基金,投资八股成立了美香奶酪厂。
奶酪厂建起来后,乔琬珊马上投入到对奶农科学卫生取奶的培训中。她从国外请来专家为奶农们讲解奶酪制作的技术和要求,同时又定出了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承诺如果按照专家讲述的国际卫生标准取奶,她将有多少收购多少。在乔琬珊高收购价的诱惑下,奶农们很快学会了按卫生标准取奶,奶酪被市场接受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卫生问题解决好后,乔琬珊马不停蹄地开始调整口味。虽然外国专家向她提供了标准的奶酪制作技术,但因为海拔不同,奶质又不一样,这些技术根本不可能拿来就用。一切,还需要她自己摸索。为了调配出市场接受的口味,乔琬珊一边调整技术,一边组织香格里拉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试吃,经过半年多的调适后,终于,一种口味接受度高的奶酪出炉了。
2007年初,乔琬珊大胆引进了法国奶酪的制作技术,同时派熟练技工到法国学习生产流程及管理方法,而她自己,则开始多方考察国内外市场。由于牦牛奶酪营养价值高,又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的特产,乔琬珊毫不犹豫地将它定为高端奶制品,以旅游区和高级饭店作为目标市场。
由于本身的神秘特质加上乔琬珊准确的定位和恰当的营销手段,牦牛奶酪很快便走出香格里拉,远销到省内的旅游区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等高级饭店,并逐步打入法国等传统奶酪消费大市场,乔琬珊的试水之行,成功了。
Shokay的异域奢侈风尚
在奶酪厂的生意相对稳定后,乔琬珊将目光盯向了市场发展空间更大、能给当地牧民带来更大收益的牦牛绒生产行业。牦牛绒的品质和开士米羊毛相若,极具市场价值,可因为全世界九成以上的牦牛都产自青藏高原,牦牛绒的市场认知度相当低,国外设计师们甚至根本不知道有牦牛绒这种材料。怎样将手感粗糙、颜色单一、几乎没被世界认知的牦牛绒推向市场,成了乔琬珊最烦恼的事。
不过,金融专业出身的乔琬珊很快找到了出路:创建自己的品牌Shokay(藏文“牦牛”的音译),跟加工厂合作,用牦牛绒做衣服、做饰品。 “卖原料我们没有优势,开工厂我们又没有那么多资金,所以我们只能用自己的品牌搞代加工。”
思路是清晰了,可真正要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乔琬珊从没接触过纺织业,对纺织业一窍不通,一个完全的外行怎么和纺织企业合作ς无奈之下,乔琬珊只好从最基本的织数怎么计算开始,从头学习每一个纺织过程。跨过这个门槛后,乔琬珊开始四处寻找合作伙伴。
然而,寻找合作伙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乔琬珊最初的想象。虽然在无数书本上读到过牦牛绒是极好的服饰材料,但事实上市面上没有真正的产品做出来,一种全新的材料,又定位为高档产品,如何向人推荐ς乔琬珊一时犯了难。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牦牛绒推广出去,乔琬珊不停地参加各种纺织品展览会。她和她的创业团队在两个月内设计了120多件牦牛绒产品,请人做成成品后,她扛着一箱就参展了。可参展情况非常不理想,常常是她唾沫横飞地讲了10多分钟,人家还是惊奇地摸着手中温滑的服装问她: “这是从羊身上剪下来的吧ς”
为了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乔琬珊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看厂家,从北方到南方,从内蒙到苏州,她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的纺织要地。因为年轻,很多厂家负责人看见她的第一眼便问:
“你是谁的秘书?”
经过无数艰难的谈判后,乔琬珊终于在内蒙找到了一家合作的工厂。工厂确定好后,乔琬珊又火速赶往上海,在上海的崇明路建立了自己的编织社,一条完整的牦牛绒产品生产线组建完成了——乔琬珊先在青海建立了牦牛绒收购站,按照国家的标准收购好牦牛绒后送到内蒙的纺织厂加工成纱和线,然后,再由上海编织社的织娘们手工编织成各种精美的围巾、披肩、手套对外出售。
一切就绪后,乔琬珊在上海泰康路将自己的“牦牛生活创意店”Shokay开了起来。Shokay定为奢侈品牌,“带点摩登的经典,永不过时的优雅”。之所以这样定位,乔琬珊考虑得很清楚:牦牛绒是种极品纺织材质,又来自遥远神秘的高原藏区,理应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之一。
还别说,乔琬珊的Shokay开业后,虽然店内产品的标价都不低,一双小小的编织鞋就要200多元人民币,但生意火爆异常,进进出出的客人不是白领就是外国游人。“Shokay是一种有异域风情的产品,比那些大片奢侈品毫不为过。”凡是在Shokay里买过东西的顾客,一致评价乔琬珊的产品
乔琬珊牦牛产业链的第二环,也成功了。
一条产业链和扶贫计划的希望
在ShOKay创立之初,乔琬珊收购牦牛绒的事进行得并不是 很顺利。在青海最贫穷的正却乎村,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牦牛,可因为牦牛绒的市场收购价每公斤只有一两元,而车费一程就要10元,所以当地村民不仅贫困,对乔琬珊高价收购牦牛绒也不太可信,他们更无法相信粗糙的牦牛绒能做成精致漂亮的服装。
因此,和乔琬珊合作的牧民不过百家,Shokay打出市场后,乔琬珊第一时间将那些精致的围巾、披肩带给当地牧民看,并详细介绍了Shokay的卖价与销售情况。这下轰动了,眼见为实的牧民们纷纷主动地和乔琬珊签订了收购协议,合作藏民家庭很快达到了近千家。
后备的充足让乔琬珊在开发Shokay上更加具有激情,这一次,她将目光盯在了香港及海外市场。为了便于发展国际市场,乔琬珊中止了同内蒙加工厂的合作,转而在香港找了家纺织合作伙伴。
同时她开始以上海旗帜店为点全面辐射其他市场,经过又一年的市场培育与强力营销后,到2009年初,乔琬珊的牦牛衍生品成功进驻世界一百多家品牌名店,远销日本、美国,台湾等地,成为“异域风情奢侈品”的代名词。
Shokay的成功给乔琬珊带来了收益,更给养殖牦牛的藏民带来了福祉。在Shokay进驻前,当地的牧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很多家庭甚至没钱通电;ShoKay到来后,原本没通电的家庭不仅通了电,还开始盘算着多养点牦牛来买电视机和冰箱,乔琬珊的扶贫目标近了。
乔琬珊一直怀抱着创建社会企业来扶贫的理想,所以,当她的成绩被众人所知时,她也因此获得了应得的回报。2009年6月,乔琬珊当选为“卡地亚灵思涌动女性创业家奖”。这个奖项由全球奢侈品品牌卡地亚设定,旨在奖励创业项目创新性、可持续性、社会影响力突出的女性创业者。
因为她的shokay极具人文关怀精神,乔琬珊毫无争议地当选。这也意味着,乔琬珊将获得2万美元奖金及来自卡地亚、麦肯锡及欧洲商学院共同提供的专业顾问团队指导。
乔琬珊的牦牛帝国成就了她的扶贫理想,而她的扶贫理想又不时为她的牦牛帝国注入新的可能。一切正应验了她最初时的想法:“从商和扶贫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可以相辅相成。”
从2006年9月创业开始,短短3年时间里,乔琬珊创立了自己的牦牛绒奢侈品牌Shokay,打下了全球一百多家名店,还带动青藏地区的牧民们一步步走出贫困,不过,这并没让乔琬珊觉得满足,对未来,她想得很清楚:“我希望能带动牦牛绒产业,就像现在的羊绒产业一样。”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