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业计划书 > 创业故事 > 永不言弃的“青蛙王子”

永不言弃的“青蛙王子”

商业计划书网  2015-09-11  浏览:

  在四川省绵竹市养殖界,他被行中人誉为“青蛙王子”。他曾经历十余年沉浮跌宕但始终矢志不移,靠养殖野生青蛙赚取到数百万元利润,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破解成本难题,收获首次成功


  1995年,当刘春军决定以养殖青蛙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时,第一个反对的竟是他的妻子。


  这不难理解。当时,刘春军已是技艺纯熟的电器维修工,自从高中毕业后他就干这一行,虽然没有一夜暴富的可能,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足以确保,何必转行去冒不知收获几何的风险!


  但刘春军有自己的想法。自从在一次聚餐中得知青蛙已经成了颇受高消费群体青睐的美食,每公斤的价格高达五六十元时,他就感觉出了养殖青蛙的经济前景——一方面,青蛙因捕食害虫有益环境受政府大力保护,严禁捕捉;另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又四处寻觅青蛙以大快朵颐。消解这个矛盾惟有发展青蛙的人工养殖。只要人们不把青蛙从美食谱中剔除,人工养殖的青蛙就不愁没有市场。刘春军认定了这是值得去经营一番的创业项目。他一时说服不了妻子,便来个先斩后奏,悄悄在离家一公里外的一个水库边上租了5亩地,请人挖好了池子,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一个搞养殖的朋友家里请教有关技术。


  三天之后回到自己的工地时,整个场子已被妻子找来的人填成了一片平地。刘春军一边复建被填平的养殖池,一边搬出自己的婶娘去劝妻子。


  进入养殖阶段,很多困难让刘春军始料未及,首要解决的是饵料问题。蛙类的眼睛有个特点就是只能看见“运动”的东西,它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所以吃活食是青蛙的本能。这给刚刚尝试养蛙的刘春军出了个难题。虽然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昆虫很多,但在野生状态下是靠青蛙自己去觅食,现在如此大批量养殖,去哪儿弄那么多的活虫呢?


  刘春军最早选择的是已广泛应用于养殖行业的黄粉虫,在他的努力下,黄粉虫养得不错,青蛙也挺喜欢这种饵料。可是总是喂饲黄粉虫成本太高,因为黄粉虫必须用麦麸来养,一般三公斤麦麸、一公斤青菜才能产出一公斤黄粉虫,也就是养殖一公斤黄粉虫至少要4元钱,而一公斤成品蛙一般需要三公斤黄粉虫,这样算来一公斤成品蛙光是饲料成本就得12元。黄粉虫这么个吃法,等于在吃钱。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刘春军亏损了10万元。他意识到必须将青蛙的饵料进行改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不养黄粉虫,又让青蛙吃什么呢?为了尽快找到一种成本低的替代品,刘春军整日冥思苦想。


  有一天,天气闷热,气压低,家里的灯光周围聚集了很多飞虫,看到这个情形,刘春军有了主意。他在自家的蛙池上吊起节能灯泡,效果让他喜出望外——漆黑的夜色中,一盏灯似乎成了指示路标,飞虫争先恐后地飞过去,青蛙一抓一个准,饵料大幅度节省了。


  可是灯光诱虫只能在晚上进行,而且有季节性,夏天一过,飞虫就少了,而秋天及以后,青蛙还是张着嘴要吃的,那么怎么解决呢?刘春军把目光重又投向人工养虫,这次他看中的是蚯蚓和蝇蛆。经过和养牛场老板的协商,奶牛排泄的粪便成了他养虫的原材料。


  与黄粉虫需要麦麸相比,繁殖蚯蚓与蝇蛆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因为养牛场的牛粪通常都当作废物处理,刘春军只是花点人工把它拉回来就可以了。而且用粪便养蚯蚓、养蝇蛆,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


  就这样双管齐下,刘春军养殖青蛙的成本降了下来,只有以前的30%-50%。他又趁势而上养殖黄鳝,一下就赚到了30余万元。


  愈挫愈坚,敢为人先再创成功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7月的一天,一场无情的大雨把他的养殖场冲垮了,没有给他留下一只青蛙,一条黄鳝。前几年赚的钱,刘春军已用于扩大养殖场的规模,这回,他实在没资金恢复养殖场的生产。一家公司得知他养殖技术好,便请他去负责技术指导兼项目经理。这样干了近4年,刘春军的创业志向始终不变。2003年6月,他离开了公司,带着6000元积蓄,开始第二次创业。他租下一家废弃的学校,交上两年的房租费3600元,身上只剩下2400元。


  要靠这点钱东山再起确实几近神话,但刘春军已经有递进发展的策略:从低成本低投入的蚯蚓、蝇蛆养殖入手,以此积聚资金,等有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再把养蛙发展起来。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投入生产,刘春军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2004年的春节,别人是买年货,喝酒吃肉,他却吃了一个半月的青菜和泡菜。


  凭着一股韧劲,凭借养殖蚯蚓、蝇蛆积累的资金,他终于再度投入到青蛙的人工养殖中去,并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刘春军继续研究降低养蛙的成本,着重解决青蛙春秋两季活食缺少的难题,实施一个驯化试验计划,即通过驯化,改变青蛙的食饵习惯。


  他先用最便宜的猪下水来作替代饵料试验。将猪心肺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塑料薄膜上。见吃惯了活食的青蛙不为所动,刘春军就用一个小棒轻轻拨动,一边观察青蛙的反应,结果青蛙还真就吃了,而且吃得还津津有味。刘春军进一步琢磨:人家养殖甲鱼、乌龟、鲤鱼都能用复合饲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营养丰富,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种青蛙专用的复合饲料呢?他根据青蛙所需的营养物质组合搭配,加工出一种复合性颗粒饲料,对青蛙进行喂饲试验。


  他知道,如将颗粒饲料直接撒在料台上,青蛙是不会吃的,因为饲料不会动青蛙也就看不见。他采取的办法是针对青蛙专吃活食的习性,先在料台上放一大堆蝇蛆,然后再放一小部分颗料饲料。因为蛆虫会在饲料台上一刻不停地钻爬,形状酷似蛆虫的饲料也会被蝇蛆带着动起来,青蛙看见了,就会将其当作活饵吃下去。刘春军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以动带静”。


  试验结果表明,青蛙刚开始吃颗料饲料的时候,觉得不合胃口,经常是吐掉的比吃掉的多,等到时间长了,就适应了很多。随着青蛙慢慢习惯了颗粒饲料,刘春军趁热打铁,一点点调整活饵和颗料饲料的配比,不断加大颗粒饲料的量,减少活饵的投放。


  攻克了青蛙吃颗粒饲料这一难关,刘春军的思路进一步拓展——从它们的“幼儿”抓起,他另辟蹊径打起了蝌蚪的主意。


  青蛙是两栖动物,当蝌蚪长到60天的时候就开始“变态”,一旦上岸它就需要吃活性饵料。刘春军尝试着在这一阶段尽量少让它们接触活饵,多接触颗粒饲料,这样刚刚形成的食肉特性就比较容易被驯化过来。这一试验取得实效,极大降低了成本。


  如今,刘春军的青蛙除了每天吃一定量的活饵,还会适当地吃一些营养搭配科学的颗粒饲料,成本大大降低了,而青蛙却长得又快又好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