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业计划书 > 创业故事 > 童士豪:没有泡沫就没人创业 VC怕错失好项目愿出高价

童士豪:没有泡沫就没人创业 VC怕错失好项目愿出高价

商业计划书网  2014-11-12  浏览:

  毫无疑问,现在是有泡沫的。在硅谷,创业公司的租金是十年来的高位,出现不少十年的租约。这些房东不是傻瓜,他们知道现在的价格是最贵的,才会一次跟你签十年。上一次出现十年租约还是2000年时候。


  再看国内,初创企业的融资估值很高。2009年创新工场的李开复融资,三个人的团队就要两千万美元的估值,大家都觉得很离谱。2010年初,我跟晨兴资本的刘芹一起投小米的时候,估值是三千万美金,就觉得小米几乎是个奇迹。Google的首轮融资估值不过六千万美元。现在,随便一个项目出来融资估值都是两千万美金,但是每个公司都能成为小米和Google吗?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至于背后的原因,还是跟钱太多有关。美联储给的利息非常低,有大量的钱要去找回报,不然钱放在那里就是贬值。国内在2009年启动创业板后,有几十家公司上市,很多投资人以当初很低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退出回报。现在热钱涌入,还想重复当年的好事,那是不现实的。好多人找到我要我投下一个小米,你以为小米是可以被复制到很多地方吗?不可能。


  当然,BAT近两年的频繁收购,一定程度上也会推高估值。他们彼此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时间抄不如去买,效果就立刻明显了。以前没有并购这种退出机制很糟糕,仅仅靠IPO,现在BAT愿意花钱收购,我觉得是健康的。


  2011年曾有过一个小的资本低谷期,正是因为太多资金在系统里循环。以团购为代表,很多公司拿到钱,但是市场格局定不下来。BAT这些大家伙没法发挥影响,腾讯投了F团等几家公司也没做起来。当时巨头自己也在转型,本身急需移动互联网流量,无法发挥太大作用。经过三四年发展,每一家都在移动端有布局,把流量导向细分领域,让控股或参股的公司变现,这是很好的模式。


  今年个别行业也比较热,像互联网金融、O2O,因为大家看到电信、零售行业等相继被互联网颠覆,认为金融被颠覆的可能很大。虽然有点疯狂,但并不离谱,不比当年的千团大战。


  泡沫归泡沫,这只是一个资本市场的表现。如果你观察到移动互联网的行业趋势,可以发现几个有意思的数据对比:2005年全球网民人数是10亿,现在是30亿,中间增长的20亿人口差不多1/3来自中国。网民数翻了30倍,为什么股市表现还是一样呢?


  从全球来讲,移动互联网都只是一个开始阶段,未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虽然项目现在比较贵,但是我还是会投。因为我会看增长的网民数量,我会赌下一拨起来的公司是谁。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贵一点我不会太介意。没有泡沫怎么赚钱?没有泡沫是不会有人创业的,创业是疯狂的事情、低概率事件。


  现在私募市场的估值可能比IPO还要高,因为VC/PE怕错失好的项目,还是愿意付这个钱。但这只是一个过渡期,一旦二级市场的波动,就会影响到一级市场,只是有个时间差而已。


  有泡沫吗?有。会破吗?会。但是就算泡沫破裂也不要紧,不会出现像2000年那样的灾难。2000年泡沫时期,全球只有1亿网民,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公司,而且那么贵,做的产品只有几百万人在用,企业无法变现。公司动辄估值几十亿美金,肯定不合理。


  现在则不然,有30亿人口在上网,未来这个数量还会增加。而全球真正具备互联网经验和市场的只有美国、中国,或许再加上日本、韩国,其他地方没有经过十几年竞争产生的互联网公司。不然UCweb也不会在印度成为排名第一的浏览器,猎豹的清理大师也不会在全球拥有海量用户。所以中国创业者不要担心是否有泡沫,而是应该想着怎么出海,去外面抢市场,怎么打造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其实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很有竞争力,只要想好怎么落地与本地化,怎么找当地的人才加入,真正做一款全球化的产品。


  泡沫破灭也不见得是坏事,大家不会那么贪婪,不会那么疯狂,好好利用手上的钱。很多好的企业都是在泡沫破裂后出现的。Facebook是2004年创办的,如果那时候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很热,扎克伯格不一定会那么专心做他的事情。我希望泡沫破掉,这样我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我希望一些不应该拿钱的人不要拿钱,真正好的公司拿到钱继续往前走。


  就算融资环境受到影响,企业出现资金断裂,我也救得起,看怎么选。2008年危机的时候,我投了15家公司,但是跟我要钱的公司不到5家,相对来讲比例不高。提到泡沫的时候,每个人都说应该多融一点钱,这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讲。但是钱多也可能导致创业者头脑发热,所以不见得是好事。


  很多人也在问,阿里上市会不会是一个分水岭?上市的窗口期还在不在?这个没有人知道,但是阿里一直对资本市场很有感觉,两次上市的时机都把握得很好,因为有足够的银行家给他们做分析,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融资最合适。


  小米跟阿里的心态比较像,不着急上市。现在有些人讲,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小米发展一定会遇到瓶颈的,这些人没有注意到海外市场。雷军找来Google的Hugo,加上小米生态链,这会让小米在海外充满想象空间。我还是那句话,中国到了互联网创业最好的时代,未来十年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