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的生意经:打造仅次于BAT的第四大平台
商业计划书网 2014-03-03 浏览:
理性、执着、思维活跃、敢于冒险、语言直白……这就是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一个典型的“理工男”。
低调的张涛因为大众点评和腾讯的深度合作,带着打造仅次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第四大平台的“野心”,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2014年会是最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只有一个口号:重启点评,全面进攻。”2013年年末,在上海大众点评总部举行的公司年会上,张涛喊出了这句话。两个多月后,同样是在这里,张涛迈出“全面进攻”的第一步——联姻腾讯,打造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
是什么让这个拥有经商头脑的“理工男”,敢于公然展示自己的“野心”?2月19日,张涛在上海大众点评总部时,给出了答案:执着+激情。
执着
十年只做吃喝玩乐
做技术出身的张涛,有着典型的“理工男”特质,对目标特别执着——从成立到现在,大众点评在十多年里只做与吃喝玩乐相关的业务。在某种意义上,这和张涛喜欢美食有关。
2003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在上海工作时,张涛发现吃来吃去就那么几家餐馆,不由得想起了在美国时常常翻阅的一本小册子——上面不仅有许多餐馆的信息,还有评级。
和许多海归一样,张涛相信互联网可以改变人生,于是开始尝试通过用户点评,把餐馆信息搬到互联网上。
这门生意能不能做起来,张涛心里完全没有底。但幸运的是,网民们天生就对去哪里吃喝有选择和比较的欲望,大众点评很快走红。“如果我们当时选择做房地产的点评或者按摩院的点评,可能早就死掉了。”张涛笑着说。
在和张涛有过接触的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张涛执着得有些“死板”。在团购野蛮生长的2010年前后,大众点评开始切入团购业务,但张涛坚持只做吃喝玩乐;O2O概念火热时,大众点评仍然聚焦在吃喝玩乐这一领域;2003年到2008年,博客、视频都火过,但张涛认为这些与大众点评无关。
“大众点评做了十多年,我们的愿景一直没有变。我们希望能够连接消费者和线下的商户,借此能够深刻改变整个线下服务业。”张涛说。
事实上,也正是张涛的这份执着,让大众点评挺过了团购网站泡沫破灭后的艰难,也让大众点评的业绩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四季度,大众点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000万,收录商户数量超过800万家,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和全球十余个国家。
理性
做本地生意急不得
张涛其实是个急性子,但看过不少“一着不慎、再难翻身”的创业案例后,他强迫自己慢下来,努力在快和慢之间寻找平衡点。
2011年前后,大众点评的用户和商家数迎来爆发式增长,员工人数更是在一年内从不到300人增长到超过1600人。关于大众点评IPO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公司管理层也提出要加快在全国的扩张。
要在一个狂热的氛围里保持理性和清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张涛做到了。
“大众点评是一个本地生意,急不得。公司扩张是一个管理问题,就好比地基搭得不深,将来楼就会倒掉……”张涛淡定地说。
“做团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管理层面。大家都靠上市的利益来刺激,一旦上不了市就会出问题;如果做事太激进,贴钱或者广告烧钱烧得太快,现金流断裂也会很危险……”尽管当时遭到了不少反对,但如今看来,张涛的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野心
打造仅次于BAT的第四大平台
在张涛看来,大互联网可以解构成四个元素:人、信息、商品、服务,每个连接点都有产生巨头的机会。腾讯是人和人,百度是人和信息,阿里是人和商品,而大众点评做的是人和服务。这就是第四个巨头的席位,也是张涛的“野心”所在——打造仅次于BAT的第四大平台。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占据国内团购市场份额第二的大众点评,不断曝出各种“绯闻”,对象包括阿里和百度。张涛坦言和阿里、百度“有过接触”,但后来仍然拒绝了。这被业内解读为“张涛要追求独立IPO”,那如今为什么会联姻腾讯?
张涛解释说:“纯粹的财务投资意义不大,我们希望合作有乘法效应和化学效应。与腾讯的合作,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期待,我们要打造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
“尽管此次腾讯入股20%到大众点评,但我们会继续保持独立发展,管理层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张涛坚定地说,“大众点评未来肯定会独立IPO”。
在张涛的心目中,大众点评一路摸爬滚打过来殊为不易,只有独立上市,成为BAT之外的第四大巨头才是“康庄大道”。
“我们要做团购里面的角斗士。”在去年的年会上,张涛说,团购市场就像一个角斗场,就算角斗士已经伤痕累累,就算面对的是狮子、老虎等猛兽,也必须生存下来。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