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业计划书 > 创业故事 > 李书福:30多年的创业中 无数次被人歧视小觑

李书福:30多年的创业中 无数次被人歧视小觑

商业计划书网  2013-11-22  浏览:

  李书福,谈起中国汽车,这怕是怎样都无法绕开的名字:他在没人认为民营企业能造汽车的时候,第一个造出了广受中国市场欢迎的低价汽车;他在没人认为民营企业能获得国家允许进入小轿车生产领域时,第一个获得了生产许可……


  但最让他声名鹊起的,无疑是3年前那桩举世震惊的并购案--吉利,一个只有20多年历史的中国民营企业,居然成功地从福特汽车公司手中,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


  如今,坐在吉利总部的办公室里,谈及这桩“农村青年迎娶电影明星”式的跨国并购,他首先提起的是吉利决定参与竞购沃尔沃后,他拜见瑞典领导人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你知道沃尔沃这个品牌意味着什么吗?”


  他当时深深感受到这看似平淡的话语背后,透露出的不言自明的态度。


  作为一个从中国小县城白手起家的私营企业家,李书福在自己3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无数次被歧视、小觑。但天道公平就在于,历史往往由一些大胆质疑既有格局的“小人物”们所创造,所改变。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并购沃尔沃当然是一种挑战,但这样一种博弈在中国民企造汽车的“天方夜谭”里,李书福已经历过太多。


  李书福是从1997年开始造汽车的,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对汽车的内需逐年暴增,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等在华设厂的外国品牌都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却“百病缠身”。而李书福之所以被媒体嘲笑和不看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任何政策支持,这是民营企业造车的最大障碍。


  造汽车必须进入国家“目录”,李书福在“跑部”两年未果后,就想了个“迂回之策”。他通过向四川一家汽车厂注资控股,“借”到了一张许可证,但也只能进入客车的生产目录。


  接下去的几年,李书福在市场竞争中翻江倒海,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四处求告。他甚至在给一位领导汇报工作时“请命”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直到2001年7月,相关部门公布的最新一期《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还是未见吉利上报的两款新车。那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如果吉利连“目录”都上不去,生存都难,更谈何发展。


  当时,有一家媒体用《生死李书福》来形容情势的急迫与微妙,“对那次公告,李书福寄托了太多太多的期望。但是,当别人在公告刊出当天告诉他,吉利被排除在目录之外时,他甚至没有勇气自己拿起那张刊登公告的报纸……”


  历经“生死”痴心不改


  像这种面对机遇却难以跨越各种“门槛”的窘境,李书福早已有过切肤之痛。


  李书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台州路桥的一个普通人家,路桥这个浙东南的小地方早在百年前就是重要的商埠,这里的人似乎天生精于商贸,心思活络。


  李书福也不例外,这个成绩优秀的重点高中学生,在19岁那年却忽然盘下了学校周围一家照相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他陆续换过很多行当,从开照相馆到收废旧金属提炼白银;从开冰箱配件厂到开起冰箱厂……他的冰箱厂在效益最好时,年营销额达四五千万元。


  就在这时,遇到了1989年的宏观调控,当时的家电行业是整治重点,实行定点生产。李书福的民营冰箱厂没有入列。他一狠心,把工厂、现金、库存和原材料等,一股脑儿上交集体,自己则南下深圳去“进修”了。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作为民营企业“没有资格”之痛。几年后,他敏锐地嗅到又一次改革的推进给民营经济带来生机时,开始鼓捣起建材,继而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生产踏板摩托车的企业。


  这一次,他没有等着别人查上门来,选择了当时效益不佳的浙江邮政车辆厂“挂靠”,避免了再次被关门的风险。日后他搞汽车企业,也是靠“挂靠”才生存过来。


  “2001年入世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起点,也是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参与行业竞争的转折点。”李书福至今无法忘记入世前一天晚上,他看到自己企业的汽车被列入“目录”的心情。欢呼雀跃,或是欢天喜地,这样的词语显然都已无法表达他当时的百感交集。


  “ILoveYou”赢得“梦中情人”


  也正是入世,给了李书福和吉利走向世界的机会。入世后7年,并购沃尔沃提上吉利的日程。虽然这样的一次并购并不为人看好,但李书福却志在必得。


  “请你用3个词说明为什么吉利是合适的竞购企业”--在这桩并购案谈判的关键环节,老东家福特带着吉利前往瑞典与工会代表对话时,有人忽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福特的代表一时无言。


  这时,李书福主动上前,对沃尔沃汽车工会的代表们大声说出了3个单词:“ILoveYou”。他解释说,他爱沃尔沃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零排放、零伤亡的战略,也爱沃尔沃这一品牌,所以他会运营好这一品牌,并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这是吉利这个收购者的责任和义务。


  这3个词所组成的这句充满浪漫意味的话,从一个“草根”派中国民营企业家嘴里说出来,很有些“不搭”,但这种充满诚意的表达却着实博得了满场喝彩,一个工会代表还摘下了自己胸前的沃尔沃徽章,亲手为李书福戴上。


  最终,他赢得了被他视为“梦中情人”的沃尔沃。


  更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3年过去了,沃尔沃在一片质疑声中结束了多年颓势,全球销售止跌转涨,工会对来自中国的新东家转投信任票,瑞典政府给予正面评价,国际评级机构对这宗由中国民企发起的最大规模汽车并购案前景也由怀疑转为谨慎乐观。


  也许,这就是他给所有人的回答。


  “有时一个政策,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此时的李书福就坐在并不豪华的办公室内,不知他在感慨过往,抑或在畅想未来。关于吉利与沃尔沃这段跨国联姻能否算完美,他并不愿意这么急着给出答案。然而他身旁的墙上,挂着的那张世界地图,已被他圈圈点点画满了记号……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