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的电影王国梦:从推销员中国的米拉麦克斯
商业计划书网 2013-06-20 浏览:
“他不是明星,却让华语电影圈更加星光璀璨。他不是导演,却成就了《十月围城》、《龙门飞甲》等无数优秀华语影片的诞生。”他就是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冬。
从北影厂的一位普通发行员,到一个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从把只有几个人的民营小公司,到做成国内第一的民营电影公司,出生于1971年的于冬,用了18年时间。“我从业18年,中国电影改革进行了18年。博纳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成长,是个挺艰难的过程,也是电影产业艰难崛起的过程。”
据《中国企业家》前方最新消息,于冬先生已确认出席12月7日-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从“推销员之死”到敲开香港电影大门
导演陈凯歌曾对于冬说:“你是中国的米拉麦克斯。”和米拉麦克斯一样,于冬也是靠着发行低成本影片起家的。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于冬曾在中影当发行员,26岁的他当时是中影最年轻的副科长,工作就是带着拷贝全国走、找院线发片。当问到如何当上副科长,于冬答道“当然是业绩了!我当时的发片成绩是所有发行员最好的。原因就是嘴甜、腿勤、能喝酒,人家看这小伙子挺能吃苦,就多给一点呗。”
1999年,于冬脱离体制揣着30万元和几个伙伴创立了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刚开始做电影发行的时候,好像靠的都是同情分。大家看这小伙子出来单练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就都先搭把手帮着。”他“单练”发行的第一部电影是《说出你的秘密》,靠着做发行在各地积累的人脉关系,于冬赚了50万积累了第一桶金。当时做宣传发行的于冬干劲十足,陈凯歌当时曾和于冬一起跑遍主要城市,他对于冬到哪都是一顿大酒的拼命三郎做法叹道“弄不好叫‘推销员之死’”。
而于冬的成名之战是2001年发行的《我的兄弟姐妹》,至今仍被于冬认为是博纳最重要的电影:“它考验了我的眼光和判断力,营销策划都对路。”在发行过程中,于冬与各地发行公司协调档期,打破了传统的排期模式,使电影同一时间上映。同时运用炒作,号称是“2001年的催泪核弹”,上映时约好全国20多个城市同时开始宣传,结果这部片子形成一个社会话题,获得了2000万的票房。
《我的兄弟姐妹》的成功让此片的香港制片人文隽在香港为博纳大做宣传,不久,香港与内地的合拍大片《天脉传奇》交到了博纳手里,而这种大片以前一般都是交给中影集团来发行。为了防止盗版冲击,2002年的8月1日零点,《天脉传奇》在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同步上映。当时与《天脉传奇》同步上映的还有美国大片《蜘蛛侠》。善于创新的于冬再次宣传,极力突出《天脉传奇》与《蜘蛛侠》的对抗概念,并破天荒地在国内报纸上为电影投放广告。
“在2002年的夏天,一个局面形成,一部民营公司发行的国产大片被一部美国大片围追堵截,拦腰斩杀,这一战我要是打输了,倾家荡产这点血本全押在那儿。”最终《天脉传奇》在内地获得了近3000万元的票房,一举奠定了于冬在香港合拍片发行领域的江湖地位。
随后,于冬几乎垄断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发行,《无间道Ⅲ》、《双雄》、《头文字D》一部部合拍大片给博纳带来了滚滚财源。于冬甚至对一些香港公司的影片采取了全年整包的模式,在影片还没有制作的情况下买下对方全年的影片发行权。同时,内地的一些优秀影片也首选博纳来发行,比如《孔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目前为止,保利博纳在中国已发行近百部电影,总票房达到7990万美元(7亿人民币)。于冬已经成为国内最成功的民营电影公司的管理者之一。
重人脉走国际化,实现电影王国梦
当总结秘决,于东说:“人要重情义。关键时刻要舍得眼前的利益来帮助业内的朋友。博纳的兴起靠的是业内朋友的支持。”而规范经营,是保利博纳留给业内同行的普遍印象。于冬认为做生意如做人,与人合作一回就会多交一个朋友。人脉,是他闯荡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笔财富。“品牌+人脉”,也是生产力,2002年6月,博纳公司因对国产影片发行有突出贡献,成为第一家获得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公司。2003年下半年,博纳又一次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与中国保利华亿传媒集团的合作。2004年,于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品牌建设。他设计了一个27秒的片头。从《新警察故事》开始,保利博纳发行的所有电影都会挂上这个标识。这是对观众的一种承诺:挂标的电影质量是有保证的。
此后,保利博纳就从资金保底走向了诚信保底。在电影开拍之初,于冬就会与制片方一起,参与选题、演员、合作公司等具体情况的商定。他认为,科学管理才能节约成本、理顺市场渠道。虽然目前保利博纳没有一条院线,可稳定地团结在其周围的众多制作公司和制作人就是于冬的人脉院线。
谈及理想于冬曾说道,“我的理想就是建立电影王国。当年的邵逸夫建立了邵氏王国。嘉禾公司的标志就是由一块、两块,三块屏幕慢慢垒加起来。嘉禾老板当年跟我一样拎着拷贝卖片子。”他把眼光投入国际,希望拓展海外发行,将国产影片带到国际电影市场。他相信保利博纳必须要和国际资本特别是和大型电影公司结合,成为这些跨国公司全球发行链上的一环。“尽快进入国际市场,不再和国内企业竞争,这个是必然。”
2010年12月9日,作为博纳影业CEO的于冬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使得博纳影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影视公司,为公司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于冬认为,现在的电影格局应是以销定产,开疆扩土。“只有当你发行的电影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水准的时候,人家才会主动和你联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于冬说。在建设海外发展渠道的同时,他还在筹划自己制作影片。保利博纳更加全面地进入电影的各个领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于冬透露,不久,公司可能会进行资源整合,与更大的集团和公司进行并购。博纳现在看好的下一个潮流,是和好莱坞合拍。于冬打算在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庄开博纳美国分公司,“打入好莱坞内部”。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于东认为近几年它的蓬勃发展和繁荣景象给电影人注入了越来越多的信心和希望。“未来中国的电影产业很好,电影市场能够容纳六至七家大的集团公司,曾是民营阵营领头羊的博纳影业要继续站稳行业领军者的位置。我能抓住这个未来的十年,好好做,要做代表中国电影产业的电影出来。”
对电影产业于冬先生会又发表怎样的见解?敬请期待即将召开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