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商业计划书网 2013-05-17 浏览:
逆境:从巨额亏损中突围
自己培养和选定的接班人,遭遇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是保全晚节,将困难留给年轻人面对?还是共赴时艰,重出江湖助力?2009年2月,柳传志毅然复出重新接管联想集董事会主席。此后8个季度,联想集团实现了高速增长,并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2011年11月,柳传志功成身退,将董事长兼CEO重担再次交给杨元庆,联想集团重新走上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辩白:
几个月以前,有一位朋友知道我将辞去联想集团执行主席,问过我一个问题,说到那时候,您会不会有一点点失落伤感的感觉?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说,肯定没有。因为杨元庆执掌帅印,可以撑起联想集团一大片江山。
元庆他已经是我生命中一部分了,回想起来赴汤蹈火,沟沟坎坎,经历过很多次,也多次发生过碰撞。元庆不是一匹小马驹,是一匹非常执拗的马,我们碰撞的时候也是火星四溅。在这二十几年的碰撞,更多是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到最后互为生命的一部分。
说起我自己,我跟大家说心里话,确实我的员工,我的同事们,尤其在一起战斗过、奋斗过的同事们,在我心里地位是非常非常的高。我在这里看到刘军,我就想起说刘军。刘军是1993年到联想工作,从底下一路上来。2004年,他调换过各种工作,位置越升越高,在元庆的直接指挥下打了各种战役。在2004年,我们跟戴尔打了一仗,其实是非常艰苦,因为戴尔从美国打到欧洲,真的是所向披靡。
当时舆论界对联想都不是很看好,连续几个月,联想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戴尔在上升。因为当时戴尔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模式;联想要跟戴尔竞争,就得把原来业务模式放弃,如果联想保持过去的模式,就是一点点被人家吞食。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双模式,既做戴尔的模式又做自己的,大家觉得更不可能。但实际上元庆跟他的管理层们,就是设计了这种双模式。
那时元庆和其他一些高管,主要面临着跟IBM谈判并购的任务。当时新的业务模式本身难在什么地方?渠道商们会误会我们要直接做直销,会把他们放弃。我们内部的同事由于人事调整,尤其那一年刚刚裁员,士气是往下的趋势,所以内部互相怎么样配合也是很大的问题。
我记得组成三人小组,刘军做总协调,当时非常紧张。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天都在看战报,看业绩状况。那时候我自己也到下面,走了三到四个点,看那里的情况。
刘军和陈绍鹏把这个事情组织得非常成功,我记得11、12月份业绩慢慢回来了,那一仗应该说彻底打赢了。从那一年以后,戴尔再也没在增长率上超过联想,而且就是那一仗奠定了我们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基础。如果打不下来,联想股价会直线下降,并购IBMPC业务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所以要多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刘军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领导者。
但是在并购以后,由于文化磨合的碰撞,国际上的CEO未必能够了解他的能力,也给他尝了冷板凳的滋味。那还不算,关键有一次让他非常难过的是,下午当所有董事走了,专项战略委员会汇报的时候给刘军打的分数很低,我当时差一点流眼泪。其实一员大将的培养真的不知道经过多少磨难,这也是后来我跟元庆文化上发生碰撞一个重要的原因。
今天第一排在座的同事,连DavidRoman都知道每个人的长处,我想联想的事业就是这么做成了。元庆未来也要给自己的几个战将更宽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施展。
联想很多老副总表示愿意让年轻同志起来,愿意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那是因为他们确实知道,他们从园丁岗位退下来,新的苹果下来第一筐会送给他们,新的园丁会有更大的施展。我们本着这个想法,会把我们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变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联想控股未来会在若干个领域里有所发展,这里很多人都会问我,凭什么你们在这些陌生的行业里会有发展?我想有这么几条。第一条,我们有本事,能够选准人。第二条,我们能够给人舞台,给他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平台,这是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第三条,联想有很好的品牌,又有好的管理方式。
对于联想集团来说,现在确实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头,但是话还是那句话,我们回过头看,原来我们越过的只是丘陵,在我们前面的才是山峰,元庆一定能够越过这个山峰。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