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在农村创业的“三部曲”
商业计划书网 2013-04-03 浏览:
10月22日,一场秋雨,落叶缤纷,将位于虎山脚下、爱河岸边的丹东北林农场装点得如诗如画。看着铺着满地金黄的银杏林,王勇,这位14年前开始来到这里的创业者,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14年的艰辛创业路,14年谱写的创业“三部曲”在这满眼的收获面前,化为美好的回忆。
下农村栽下“摇钱树”
1996年,在对外贸易领域闯荡数年的王勇淘到“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资本,他开始“不安分”起来,他要寻找新的“淘金”路。银杏树,是丹东的市树,也是丹东的城市名片,这种珍贵的树种不仅体现着丹东的城市特色,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自己应该为丹东做点什么。”这是他当初最朴素的想法,“投资银杏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干就干,他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一下子投入60万元,买了20吨,足足一大卡车的银杏种子,在丹东铁路林场开始繁育。
没有技术,他请来全国知名的专家现场指导,花费重金请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培育,天公做美,种子繁育成功了,90%的出芽率,110多万株银杏树苗,长势喜人,王勇高兴地卖掉一部分种苗,收回部分资金,便开始到振安区九连城镇河西甸子村租了140多亩地,全部栽上了银杏树苗。
“苦啊,一言难尽!”王勇坦言。这片地当初是水淹地,当地农民种一些庄稼,要是不涨水,就算捡着了,否则,连人工带种子、化肥全白搭,一片荒凉。平整了土地,挖坑栽上幼苗,王勇就住在空旷林地的集装箱里,渴了,喝点自带的水;饿了,自己生火随便做点吃的。“那份寂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王勇说。可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幼苗的生病。这种树长得慢,一年才长几厘米,看着让人着急。“尤其是幼苗长到四五十厘米高的时候,最难侍候,就像孩子一样,有时候突然会发病,而且,很难让人看出来是什么病。因为它常常从根部开始发病。”看着树叶不到季节却一点点地发黄,一片一片地落下,王勇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那一刻,真有些心灰意冷,想放弃。”可是,他又想,有了困难就退缩,啥时候能成功。他吃住在林地,请专家、学技术,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找到了一套对付银杏树病害的办法,这些在生死边缘的银杏树,终于起死回升,并且越长越好。此后,他又扩大栽种面积,总计达到了250亩。如今,当初的幼苗直径已经长到10多厘米粗,一个“东北地区最大的银杏园”已经初具规模。
深加工培育“聚宝盆”
说来也怪,银杏树幼苗时不好侍候,很难成活,可是,长到“童年”,却又出奇地“坚忍”,一般的病也打不倒它。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日渐成材的银杏树给王勇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一棵10多厘米粗的树,最少1000元,多的达3000元。通过网络宣传与销售,他的银杏树销往东北三省,在丹东市内更是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来钱道不愁了,可是王勇并没有满足,他开始他的第二步创业。他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研究开发银杏叶的提取物,并正式把自己的“银杏园”命名为“丹东北林农场”,如今,与北京林业大学的合作正在积极运行中,相关产品已进入试验阶段。与此同时,他不断吸纳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农场就业,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银杏树,并吸引当地农民到农场打工。走在北林农场的路上,可以发现许多农民家中园子里、路边等地有大量银杏树。一位农民表示,“近水楼台先得月”,正是因为有北林农场的样板,大家纷纷干起了这个营生。
王勇还让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充分利用银杏树下的空间,发展林下植物,包括小叶黄杨、紫叶小蘖等几十种珍贵树种以及食用菌等都发展起来。王勇有一个理想,等银杏树再大些,除了卖商品树外,他要留下5000棵银杏树,做为永久的树木,要把农场变成丹东的一大景观,为丹东留下宝贵的财富。
搞科研拉长“产业链”
两年前,王勇的北林农场又有了新的“机构”——成立了北林农业研究所。根据市场的需要,研究开发农业前沿的种苗,为延长产业链做好准备。研究所聘请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担纲科研工作,并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引进试管苗,做草莓、蓝莓等种苗的组培,并开发出蓝莓果汁、果酱等。
今年初,他们又引进了更为先进的品种蔓越莓,组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蔓越莓、蓝莓和康科特葡萄是美国特产的三种水果。如今,蔓越莓已经成为美国家庭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及日常饮食伙伴。火鸡加蔓越莓酱已是美国家庭感恩节的应景食物。蔓越莓果汁饮料,更是美国人冰箱必备的饮料。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