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网
  首页 > 创投机构 > 可穿戴设备:风投机构观望的“新生儿”

可穿戴设备:风投机构观望的“新生儿”

商业计划书网  2014-03-03  浏览:

  在风投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研发出的可穿戴设备正处于“新生儿”阶段—市场化时间短,认可度不高,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很难判断,这导致风投的观望态度。


  尽管如此,许多投行都对这个新兴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4.9亿元。


  过去一年,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悄然兴起。奇虎360于去年10月发布了一款主打儿童安全的智能手环;果壳电子去年6月正式推出的果壳智能手表,截至目前已卖出近30万台;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一大批硬件企业也纷纷研发智能可穿戴产品。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各大投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市场的不成熟,大多数风投正处于观望阶段。


  企业:研发和投产急需资金


  当老人在家不小心突发意外或疾病发作,只要轻轻一按,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就会迅速向医院和家人的手机发送紧急提醒信息;而当父母担心小孩在上下学路上是否安全,只要开启孩子腕表上的自动定位模式……这是深圳欢欣科技2013年10月正在研发的智能定位手表。


  昨日,深圳欢欣科技负责人周志宏向商报记者介绍道:“相对于现在许多的智能腕表,这款腕表更侧重于针对老人、小孩健康安全问题的相关应用服务。此外,我们还在续航问题上加以改进,让它从普通腕表的至少一天一次充电,延长为4天充一次电。”周志宏表示,该产品于目前已获得了国内某风投机构的天使投资。


  “我们和风投多次洽谈,他们对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第一笔天使基金主要用于产品的研发。预计今年7月腕表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届时资金缺口巨大,我们希望能得到新的融资用以助推产品上市。”周志宏坦言。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经风生水起。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9月,可穿戴技术创业投资案例已经超过30起。在重庆,也有机构正在该领域发力。原重庆大学可穿戴研究中心主任、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移动计算中心主任陈东义及其团队,现在就正马不停蹄地研发着最新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眼镜、手腕式计算器、智能腰带、健康传感器等。


  “目前已有几家重庆企业与我们进行深度合作,也有风投曾与我们接触。我们希望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时,能有资金助我们一臂之力。”陈东义向商报记者表示。


  风投:“新生儿”产品需观望


  据发现,尽管许多投行都对这个新兴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谈及投资时,却流露出了观望的态度。对此,智基创投投资经理刘凯告诉商报记者,智能可穿戴设备是近一两年才在国内兴起的新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还不明朗。


  重庆泰豪渝?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张晓东称:“国内的可穿戴设备现在主要分为健康安全类和通讯设备两类,但很多产品项目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即虽然有着很好的卖相,但成熟度不够,盈利模式也尚未确定。”


  他认为,理想的可穿戴设备项目应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从硬件设备到平台应用能一体化,可实现不断累积客户的能力。而现在许多企业则显得有点“跛脚”。“国内很多研发企业只做硬件,但纯硬件制造难以拥有后续的可持续盈利,只有叠加软件应用和互联网服务,才能实现最大化的增值服务能力。”


  对此,刘凯也坦言,目前国内许多研发可穿戴设备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大部分仍以借鉴国外现有的模式为主。而目前研发出的可穿戴设备正处于“新生儿”阶段—市场化时间短,认可度不高,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很难判断,这导致风投公司不敢贸然对某一件产品进行投资。


  “可穿戴设备目前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即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也分析道,“大家现在都在全力研发,如果之后出台了标准共识,各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研发出的产品不符合规定被市场淘汰的窘境,除了所有心血付之东流外,风投的资金也就跟着打了水漂。”


  此外,戴伟国还认为,国内现有项目技术的不稳定性也是制约风投投资的一大关键因素。


  市场:2015年规模或超百亿


  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童子平认为,可穿戴设备仅硬件产业链市场就非常大,都能够产生巨头公司。这些可穿戴设备,无论是通过蓝牙或者别的互联网技术连到手机,能把物联网也连到一起,令投资人非常看好的。

 

中国商业计划书网相关研究成果《投资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基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北京华经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高水平的专家资源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华经纵横编制,专家团队均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7年2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本站关键词:商业计划书|商业企划书|商业策划书|网站商业计划书|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策划书|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创业策划书|创业企划书|融资计划书

客服热线:400-605-6886 13671328849(24小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18号北环中心 邮编:100029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商业计划书咨询©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80号    京ICP备05083300号-1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